一、产品介绍
NanoCoulter E 纳米粒度仪(粒径+浓度)具备粒径、浓度多维度检测能力
二、技术原理:
在电解质液体中的芯片孔两侧有正负电极,当加上电压,电流通过小孔时,小孔周边会产生一个“电感应区”,随着每个颗粒通过小孔,颗粒会置换出对等体积的导电液体,瞬间增加了该电感应区的电阻,形成一个电位脉冲。
仪器通过对电脉冲的准确测量分析,从而获得纳米颗粒的表征数据。
电脉冲的幅度和粒径成正比,数量和浓度成正比。
由于颗粒是逐一通过纳米孔,因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颗粒检测。
三、产品优势:
1、无需校准
傻瓜式操作,无需热机,无需校准。
只需扫描检测卡预制的二维码即可完成所有参数设置。
2、无需清洗
可抛弃型非侵入式检测卡;测样**需清洗仪器和样本槽,直接上样就可进行测试
3、智能软件
审计追踪功能,符合21 CFR part 11;存储每个颗粒的完整脉冲信息,方便研发用户进行多角度分析
4、NanoCoulter E 纳米粒度仪(粒径+浓度)一次检测可同时获得粒径、浓度、电位信息
媲美电镜的粒径测量精度
精准的浓度测量和准确性
四、应用案例
细胞外囊泡
《MISEV》**新指南推荐
《MISEV2023》评价“RPS测量结果确实与TEM数据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。
”
RPS技术作为“非光学”原理,成为电镜、流式等正交验证。
NanoCoulter纳米粒度仪为EVs研究提供精确的粒径分布分析,更宽的粒径LOD(50-800nm),和极宽的浓度LOD(5×107-2x1011particles/mL)。
外泌体大小分布与团聚研究
NanoCoulter E系列具备超大量程,可精准测量外泌体样本中大囊泡的含量,搭配不同量程的芯片,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浓度。
超高灵敏度的单颗粒检测快速判断样本处理前后的微弱变化,快速推进外泌体的研究开发。
脂质体纳米颗粒
脂质体稳定性研究
不同的脂质体药物稳定性会差异巨大,稳定性决定后续的药物使用情况,通过NanoCoulter E 纳米粒度仪可以精准判断脂质体的稳定性, 下图为两个脂质体样本经过漩涡震荡不同时间的浓度变化情况,可以看出样本二的稳定性更好。
LNP粒径区间比例分析
粒径及粒径分布是LNP的重要CQA参数之一,不同方法制备出来的LNP粒径分布差异巨大,且往往是DLS检测容易忽视的。
NanoCoulter E 纳米粒度仪能真实反映LNP组分中的粒径分布情况,同时给出”自定义”粒径区间内的浓度及组分比例。
https://www.chem17.com/st487013/erlist_2264172.html
https://www.chem17.com/st487013/product_36380467.html